汗水与梦想交织的地方——凹水河工地侧记

日期:2024-12-17 来源:贵阳施工科研所 作者:方超 字号:[ ]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犹记刚来凹水河项目时,大坝轮廓才见雏形,转瞬之间,雄伟大坝已屹立在山谷之中,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顶着炎炎烈日,在完成周宁项目竣工资料的移交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凹水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挑战心中些许忐忑,不知道新的工作流程是否能够迅速掌握,担心与新同事的合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然而,这种紧张也激发了内心的斗志,促使自己更加谨慎地去面对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最好。

项目试验室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承担着极为关键的质量控制重任。经过数年的磨砺,我已然深刻领悟到试验检测工作不可或缺性。在操作间里,仔细端详着每一台仪器设备的布局,从精密的测量仪器到大型的检测设备,它们的摆放位置与相互关联,都可能影响到使用性及检测精准度。同时,认真核对每一项操作流程的规范程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疏漏环节,因为我深知哪怕是微小的操作偏差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会影响到数据真实性,无法溯源。

质量管理的详细流程要牢记于心。从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那一刻起,其进场取样检测环节便是质量把控的第一道关卡,每一批材料的质量状况都必须通过精准的检测数据来判定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而拌和楼调控环节则如同工程建设的“心脏起搏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等关键材料的质量稳定性。现场检测更是犹如工程质量的“啄木鸟”,时刻在施工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隐患。资料编写环节同样不容忽视,它是整个质量控制过程的详实记录与有力见证,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报告都必须准确无误、完整规范。我将这些质控程序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

施工现场的实地巡查不能有丝毫懈怠。查构建工程“骨架”的砂石的储存条件、含水情况、颗粒级配;查构建工程“血肉”的水泥、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的掺量、品质;查拌和楼的运行参数、配料比使用、拌合物和易性;查运输时间及距离、现场浇筑工作性、试件取样等关键要素缺一不可。记得那天,沿着施工楼梯向下攀爬七十余米,来到了大坝仓面。彼时正值碾压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时期,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长长的皮带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源源不断地将碾压混凝土输送至仓面。在施工员精准无误的指挥下,自卸车、平仓机和碾压机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了一套高效而有序的工作流程,彼此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丝毫没有出现混乱与干扰的状况。试验室则对入仓碾压混凝土开展浇筑温度、含气量、VC 等核心指标的检测工作,在检测进程中,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现场质控程序、检测原理及每一个检测步骤及其对应的控制要点。

在项目部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里,时光不经意间便悄然逝去。每日面对千篇一律、周而复始的工作流程,那种枯燥与乏味之感难免会在心底悄然滋生。然而,我深知不能让这种消极情绪肆意蔓延,于是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各类娱乐活动。而篮球比赛更是我释放工作压力、展现团队协作精神的舞台。在篮球场上,与队友们并肩作战,每一次的传球、投篮、防守都凝聚着团队的默契与信任。伴随着篮球的起落跳跃,尽情挥洒汗水,感受着运动带来的活力与激情,所有工作中的疲惫与烦恼都随之烟消云散。通过这些活动,让原本单调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也进一步增进了与同事们之间的情谊,营造出更加和谐融洽的项目部氛围。

进取点点星铺路,步履稳踏自成功。我始终未曾停下自我提升的脚步,全力投入到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无论是静谧的深夜,还是短暂的午休时光,都被我充分利用起来,如饥似渴地钻研着与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我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培训课程,考取专业证书,努力提升自我,从检测员到检测师不断前进。我想船到中流浪更急,奋楫者总能率先争渡。当人到半山路重陡时,我愿自己做那个终将傲视群山的志坚者。

在这工地的漫漫征途中,虽历经艰辛,却从未言弃。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工程的成长,每一份努力都铸就着未来的保障。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当工程终成,回首过往,所有的疲惫与坚持都化作荣耀勋章,将会云程发轫赴山海,再踏层峰辟新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