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博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
|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BIM技术赋能 打造“雄安之翼”新引擎 | ||||||
| ||||||
近日,由水电八局承建的“雄安之翼”项目,凭借参赛作品——“雄安之翼”BIM与智能建造的综合应用,在第七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雄安之翼”地处容东片区中央主轴及城市商业文化轴上,是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雄安新区国家示范性“数字孪生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等相关政策,以工程局BIM中心、公司BIM分中心为指导,通过项目BIM团队建立全专业、参数化的建筑信息模型。采用以“BIM+智慧工地”为着力点的创效管理模式,进行BIM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模型建立。同时对各专业模型进行相应的深化并进行沙盘复演、日照分析、节能检测等提高设计与模型的准确性,优化项目管理流程的同时促进项目各阶段协同工作、提升安全管理,降低建设成本,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完善标准,实现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各阶段、各形态的BIM应用及模型信息交付与管理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项目管控的整体可视化、动态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 科技赋能,提质促效——“雄安之翼”中间塔楼呈大悬挑形态,两翼分别悬挑约24米;建设前期,针对翼曲型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超长悬挑构件复杂程度高,连接件种类多,重要受力节点多,不利安装节点多,大构件运输吊装工况复杂,外装饰采用3D打印技术的特点。项目部充分利用各阶段BIM模型并以集团智慧管理平台为基石,针对“雄安之翼”完成相关专业深化设计、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完成全系统管综模拟、工程量提取、BIM建模4D动态施工过程模拟,实现工艺流程精细化、手机端动态化管理等,极大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推进。搭建各专业BIM模型,建模过程中发现并记录图纸问题如梁之间不搭接、楼梯未落地等,并进行碰撞检查、净高分析生成报告,汇总图纸问题(共300余个)并上交至甲方、设计,提高审图效率。设计白图阶段积极介入与设计同步开展管综建模、碰撞检测,在此过程中发现并与设计协调修整管综问题共计(100余条)规避了图纸变更与返工风险。 智慧管控,护航安全——借助“BIM+智慧工地”系统建设,项目部在工地现场安装了塔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施工升降电梯监测系统、卸料平台监控系统、临边防护检测预警设备、3D打印面板安装前预装反射标签等装置,通过对设备使用过程和行为及时进行监管和预警,有效防范和减少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同时引进智慧工地安全监控系统,在工地现场、大门出入口等重要位置设置摄像头的基础上,结合智慧管理平台优化监控视野盲区,通过远程实时记录、监测施工现场状态。并通过大幅三维扫描重建与模型比对,对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和摸底,实现现场施工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可控,安全生产动态化、智能化监管等。 数字交互,优化管理——项目部在工地的进出口位置设立了劳务实名制管理通道,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建筑工人进行实名认证,建立实名制档案、记录人员单位、班组、身份、照片等基础信息,在出入通道时通过实名制人脸识别闸机记录人员考勤信息,并根据线上实名制管理系统精确掌握人员出入考勤、场内人数统计、各单位工种上岗等情况,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人员的高效化、精细化管理。 成果显著、引领科技——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优创效方面收获了多项成果。项目先后入选了雄安新区2023年度智能建造第一批试点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示范项目、2024年河北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计划项目及河北省第二十九批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计划项目;项目目前股份公司科研课题一项,目前项目科研团队已完成工程局工法8项、专利2项、论文4篇;BIM团队参加2024河北省第五届建设工程“燕赵杯”BIM技术应用大赛荣获综合组三类成果奖;班组成员参加雄安新区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管工组荣获“优胜奖”;同时项目管理团队被评选为2023年度“雄安质量”杰出贡献团队。 后续“雄安之翼”外曲面装饰施工将深度应用3D打印机器人保证3D打印改性塑料板达到亚米级精准尺度,同时 3D打印安装机器人将根据预拼装模型精准安装到相应部位。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