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水河项目:技术先行,筑工程之基

日期:2024-10-30 来源:水电公司 作者:雷建林 字号:[ ]

近日,水电八局承建的黔西县凹水河水库工程顺利封顶,完成了工程蓄水验收前的最后一个里程碑。一直以来,项目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精心策划、合理组织,推行技术先行、全过程动态管控,推进工程建设。

思路破局,开河床面目。凹水河水库工程地处贵州毕节,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原设计方案中,需待右岸下游基坑隧洞(1#洞,全长1231m)开挖完成后,方能下至河床,进行导流施工。项目团队进场后,根据1#洞开挖后地质情况,毅然决定增加一条下河床隧洞,全长369.8m,仅耗时62天即完成下河床任务,相比原定计划,提前1年下至河床,获业主表扬信。

经典策划,引坝肩优良。凹水河水库工程坝址处于“一线天”非典型狭窄河谷地段,开挖边坡高度超过200m,坝址最窄处仅6m,正常水位河谷宽高比为0.61。凹水河水库工程开挖初期,针对坝肩槽爆破工艺,项目团队打造“一孔到底”经典策划,确定爆破参数,打造开挖亮点,凹水河坝肩爆破单元工程评定达“优良”水平。

打破常规,领隧洞创新。凹水河项目承建共有6条灌浆平洞,总长6.2km,开挖量共8.3万m³;施工支洞共6条,总长1.3km,开挖量共6.6万m³。工程初期,项目团队经现场勘察及策划,不拘泥于施工蓝图,以实际情况结合同工程经验,取消原设计中三条施工支洞,并对其余支洞做出调整,调整后,开挖工期缩短542天,灌浆开工时间整体提前500天。同时,大幅度减少施工流程,工程量大幅减少,经计算,优化后将创造800余万的经济效益。

新型桥梁,奠定砼基础。西溪河交通输水两用大桥为凹水河项目承建的贵州省第一座交通输水两用大桥,大桥全长103.2m,为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下桥为输水任务桥,上桥为跨河交通桥,承担砂石骨料转运的任务,是大坝碾压混凝土的“生命线”。西溪河交通输水两用大桥地处“U”型深切峡谷,具有安全风险大,施工专业性强,技术标准高等特点,在项目团队的策划下,调整拱上结构设计,将输水桥由原设计的现浇结构调整为预制板梁结构,交通桥由原设计的现浇T型梁调整为预制箱梁装配式施工,综合性提升专业水平,在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优化施工工期,为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奠定基础。

水平垂直,助力砼运输。凹水河水库拱坝最大坝高153m,为高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因其结构特点,坝肩槽开挖边坡陡峭,不存在边坡马道及运输道路,且作业空间狭窄,项目组织策划实施了“多级胶带机+130m级双层满管运输系统”。大坝碾压混凝土水平运输距离约240m,上下最大高差165m,结合拌合系统布置及坝肩槽结构,项目部优化混凝土运输系统,混凝土从拌和站出机口利用胶带实现水平运输至大坝坝肩,通过满管垂直运输直接进入仓面,不仅提高混凝土运输速度,还能减少VC值的损失,进一步保证碾压混凝土的入仓质量,增强施工安全性,节省工程工期,同时减少设备、人员投入和能耗。

综合防控,筑精品大坝。凹水河拱坝最大坝高153m,拱冠梁底宽24m,拱冠厚高比0.16,属薄拱坝,坝体混凝土温控防裂为夏季施工的重中之重。本工程大坝温控防裂采用“设计+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设计方面,大坝为外掺氧化镁C25碾压混凝土抛物线双曲拱坝,氧化镁混凝土利用自身延时微膨胀特性,将传统的通过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措施转化为通过控制大坝混凝土自身变形的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开裂的目的。对现场实施控制方面,项目部通过对原材料、运输途径、仓面、混凝土内部等方面的控制,实现简单、高效的温度控制,为混凝土内部质量保驾护航。

技术引领,创科技成果。凹水河水库工程自施工以来,项目技术团队始终贯彻“技术先行”的理念,将课本、规范、图纸、现场经验等综合统筹,在服务现场施工的同时,也注重成果的申报。开工至今,编制的《灌浆平洞及灌浆支洞施工方案》曾获水电公司首届“十大经典方案”第一名。凹水河水库工程碾压混凝土运输系统研究的论文《碾压混凝土胶带机入仓施工技术》《130m级双层满管施工技术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年会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超百米级双节满管碾压混凝土入仓施工工法》被评选为工程局施工工法,2024年上报湖南省级工法。针对大坝廊道施工的论文《碾压混凝土薄拱坝楔形廊道无缝拼装施工技术研究》入选《安博ap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施工技术经验交流》集。《西溪河交通输水两用大桥主拱圈体型控制》QC课题,在“湖南省第44次QC小组成果交流”中荣获三等奖。

“行百里者半九十”,下一步,凹水河项目将继续秉承“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理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后续工程施工,争优评先。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